admin @ 03-21 10:29:28   全部文章   0/86

kaust热爱中国的“高山岩石之松”——记2017年度“王涛英才奖学金”获得者、留学生沙卫诗-中国石油大学报

热爱中国的“高山岩石之松”——记2017年度“王涛英才奖学金”获得者、留学生沙卫诗-中国石油大学报

黝黑的皮肤,自信的笑容,阳光的装束,眼前这个帅气的也门留学生叫沙卫诗,我校留学生会主席、大学生记者团留学生记者站站长。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沙卫诗十分喜欢雷锋的这句名言,多年来一直把这句话当作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正是凭借这样一种气魄,沙卫诗的2017年收获了“王涛英才奖学金”和中央电视台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银奖。自2013年来到中国,沙卫诗一直用自己的努力稳站在他自己的高山之巅,做一棵迎风傲雪的劲松。
梦寐以求
终来中国学习汉语和文化
2018年是沙卫诗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求学的第4个年头。沙卫诗的“中国情结”源于他的父亲追你好辛苦,20世纪70年代关铭,沙卫诗的父亲夏维希来同济大学求学,4年的大学生涯使夏维希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回国后曼哈顿怪兽,夏维希经常在家研读《论语》、《孟子》等儒学经典,沙卫诗和他的哥哥姐姐从小耳濡目染。
“每年春节,爸爸都会依照中国习俗在也门的家中挂起中国的红灯笼,”沙卫诗回忆,“从小我们便从爸爸口中听到许多关于中国的消息。”因为爸爸的影响,沙卫诗对这个东方的国度充满了向往。
2010年,夏维希再次来到阔别多年的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相约魔界。随后,沙卫诗的姐姐和哥哥也先后来到中国求学。这使得沙卫诗来华求学的信念越发强烈。“一心向往中国的我,在2013年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2013年,沙卫诗获得了到同济大学学习汉语的机会。在同济大学读完一年的预科后,沙卫诗以年级最高的成绩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四级钟继华。于是,沙卫诗操着一口流利汉语来到青岛,成功踏入中国石油大学的大门,“我感觉我完成了自己一直心驰所往的事情。”
作为中文插班生,沙卫诗在学习上付出双倍努力学习专业课程吴乃群,同样的一节课,为了更好地掌握,他都会“蹭课”听上两遍。沙卫诗喜欢他的石油工程专业,喜欢石油大学坐落在的海滨城市。“这里的景色真的很美,我常常去唐岛湾跑跑步vovol,吹吹海风,享受着大海的静谧。”
沉迷汉语
他在“108将”中勇夺全国银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017年10月,不少中国的电视观众成为中央电视台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上沙卫诗的“粉丝”。在才艺表演环节大内神捕,沙卫诗穿上了中国传统服饰朗诵《长恨歌》,他慢慢踱行的脚步、蹙起的眉头、脉脉含情的眼神,颇有古代书生气质,连评委戴玉强也忍不住和他一起现场朗诵起来。
个人决赛中,沙卫诗与其他五位综合能力很强的擂主同台竞技,在才艺五杰比拼中凭借一首《从军行》的精彩表现进入“驷马闯关”环节,并连闯数关成功进入双雄对决。决赛现场,双方皆为108人中强者,你来我往,概不退让,都有赢得金奖的可能。沙卫诗几度落后,却又几度反超,场面之精彩令第二现场的老师和观众都连连叫绝。沙卫诗对中华文化的精深理解,使他赢得了85位选手的“点赞”红颊蓝饰雀。最终,沙卫诗以微小差距遗憾落败,获2017年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个人银奖。
连续两年担任汉语大会编剧、导演的冯海接受我校新闻中心记者采访时,对沙卫诗的表现称赞有加,“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说明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博学依克桑。答题环节的游刃有余、才艺环节的精彩演绎,不但凸显了异域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也更加展现了他对中国的挚情!”
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主要考察外国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中国国情知识、文化技能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我就是那种下定决心参与,就会努力取得最大收获的人。”沙卫诗深知中国文化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些年,他往云南、贵州、上海等地参与文化交流和新闻采风活动,认真深入了解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闲不下来
当主席、做记者、山区支教
摄影:赵亚洁
留学生会主席、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偏远山区支教队员……来到石大,沙卫诗渐渐有了更多身份火工弟子。老师心目中的“好帮手”,同学口中的“亲兄弟”,中国学生眼中的“帅小伙儿”,沙卫诗亲切友善的笑容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振朗他对待学业与工作的耐心与专注,成为他不断丰富内心、强大自我的“助推器”。
热爱摄影和新闻的沙卫诗刚完成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的节目录制,就启程前往贵州六盘水参加暑期学生记者训练营活动。在那里的七天七夜时间,1200多公里路程,3000多张照片,kaust记录了沙卫诗的学生记者成长之路。像这样的学生记者训练营活动安在贤,他已是第二次参加,却依旧激情满怀、收获良多。
作为一名留学生,沙卫诗用自己的努力,深入学习中国的风土人情,寻找第二故乡的温暖。当沙卫诗站上山村的三尺讲台,在干净的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台下学生惊喜而好奇的神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人都应有爱心。”身为向阳花支教队的一员,沙卫诗希望以此能够献出自己爱心的同时,号召更多留学生加入到支教队伍中。
“闲不下来”的沙卫诗什么都敢于尝试,勇于追求,这让他积累了更多生活经验,沉淀了更多文化底蕴李浩民。“因为很多事情都切实去感受过,所以对中国文化更能理解。”
在青岛的四年,沙卫诗走街串巷,定格青岛的魅力瞬间,记录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快速发展。身在学校,无论是春日校园的生机勃勃还是冬日校园的银装素裹,人物、草木、虫鸟、建筑都是他镜头中的对象。他用脚步丈量中国美景,用镜头纪录中国发展,对中国“爱得深沉”。
友好使者
为“一带一路”贡献一分力量
“沙卫诗是我校留学生的优秀代表希普曼,希望更多的留学生爱上中国、爱上石大,学好汉语、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我们也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知华友华的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栾凤池说。
在沙卫诗的眼里,他来中国的这些年“国家变化速度惊人”,“中国崛起越来越被看好。中国人很有劲头,中国人的这种努力也感染着我。”
“继续留在中国,学习知识充实自己,希望能够最终找到一份中国工作。”读四年级的沙卫诗谈及未来打算,表示还在留校攻读研究生与报考其他高校研究生间选择。但已经确定的是,沙卫诗已经像父亲、哥哥、姐姐一样铁甲小宝小让,在中国找到了归属感中山桥一霸,并表示“不忍离开”。
2018年元旦前夕,沙卫诗获得青岛西海岸颁发的“友好使者”的“勋章”恒星兼职网。“作为一名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我希望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下,能够成为中也两国文化的交流使者,为两国的友好交往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分力量。”
作者:刘积舜 唐铭爽 李博一
编辑:陈英 张金泽
主编:赵俊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