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2-29 14:28:32   全部文章   0/244

28杠慕古情怀故宫藏乾隆朝仿古器欣赏(四)-博古鉴赏沙龙

慕古情怀故宫藏乾隆朝仿古器欣赏(四)-博古鉴赏沙龙

点击上面蓝色文字关注,更多精彩资讯等着您


 
慕古情怀-故宫藏乾隆朝仿古器欣赏(四)
仿古,顾名思义是指摹仿古代的事物,这里主要指摹仿古代艺术品的形式。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了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的风气。这种好古的传统发展到五百多年后的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并真心地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事业,特别是金石学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安定的社会环境给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进步提供了基本保障,所有这些都为乾隆朝仿古之风的劲吹制造了条件。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商周青铜礼器、宋代至明代的瓷器、古代的玉器等古物甘心情愿简谱,因而乾隆皇帝的鉴赏力和品味情趣得以提升并在仿古方面有所参照。皇宫里庞大的手工制造机构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可以制作玉器、珐琅、竹雕、铜器等各种工艺品;而京城以外如景德镇、扬州、苏州等地也据自己所长为皇家制作物品。品质优良、工艺精湛的仿古器就这样在皇帝的授意和亲自指点下诞生了。这些器物许多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着前朝的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成为乾隆一朝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本展览从当时大量的仿古器物中遴选出51件,以飨观众。
玉器仿古
清乾隆时期,仿古玉器的制作从数量到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加之平定回部后掌握了和田玉料的来源,为仿古玉器的制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的仿古玉器基本为宫中造办处制作,器形种类较以前为多,风格也更多样化。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在形式上仿古,即以青铜器或古玉为蓝本,进行完全仿古顾小雨。二是根据新意改作古玉。三是在风格上仿古,器形和纹饰比古器多有增损,不过仿其神韵而已。三种形式中完全仿古者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器形包括玉鼎、玉尊、玉簋、玉卣、玉壶、玉觥和玉璧等。仿古彝器的选料恰到好处,玉质上的黑、褐色杂斑恰似青铜器上的锈迹。雕工也颇多讲究,局部雕工好像不甚精致,但实际上是在模仿青铜器纹饰的铸造效果,因而尤显技法的高超。乾隆皇帝特别看重仿古玉器,在其御制诗及御制文中都有所表现。
1..﹃碧玉双孔瓶﹄
清乾隆高22.5cm欲望塔,口径4.9cm,底径10.7×7.3cm瓶碧玉质广陵传,立体圆雕。瓶身琢成双筒,蟠龙形顶盖。双筒间透雕飞鹰踏熊首像。瓶身上部饰谷纹,中部饰勾云纹,下部饰蝉纹。器底熊之腹部阴刻“大清乾隆仿古”隶书款。
谷纹、勾云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使用较多,蝉纹多出现于商末周初的青铜器上。此件玉瓶借鉴了古代器物的装饰纹样,鹰、熊是传统的纹样,以其谐音寓意英雄,指有胆、有识、有能的杰出人物。

﹃碧玉双孔瓶上的谷纹﹄

﹃战国玉镂雕螭龙合璧上的谷纹﹄

﹃西周青铜器上的蝉纹﹄

2.﹃白玉寿字出戟方觚﹄
清乾隆高24.5cm,口径8.9×8.3cm,足径6.7×6.4cm方觚白玉质邓菲斯,局部有黑斑。方口微外撇,有直边,长颈,凸腹,高圈足外撇,下有直立裙边。颈、足饰蕉叶纹和雷纹,腹饰饕餮纹。颈、腹、足部均饰八出戟,戟面上刻篆体“寿”字。口内四周刻楷书乾隆御制诗:“和田贡美玉,量质制成觚。无取俗时样,教摹博古图。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久弗为饮器,簪花佐咏娱。”末署“乾隆乙巳,御题”款,并琢“会心不远”、“德充符”篆书阳文印两方。乙巳为乾隆五十年(1785年)。此器材质为和田玉,玉质温润,造型古色古香,纹饰精美,戟面所刻“寿”字多达百个美版鬼来电,并有吟咏此器的御制诗题刻,其历史、艺术价值颇高。


3.﹃黄玉兽面纹盖尊﹄
清乾隆高16.1cm,口径4.9×3.3cm,底径3.4×5cm尊黄玉质,局部有糖色魔佛波旬。扁瓶形,颈肩处有镂空云形双耳。尊有盖,盖面饰云纹。盖沿、器口边及足上均饰回纹。尊身主题纹饰为兽面纹,兽面上下各有蝉纹一周。足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款。
清代宫廷的仿古玉器中黄玉质地者不多见,此器的几种纹饰均仿自商周青铜器纹样,且雕刻得极为精细。

﹃黄玉兽面纹盖尊上的兽面纹﹄

﹃商铜鼎上的兽面纹﹄

﹃商铜鼎上的蝉纹﹄

4.﹃青玉御题觥﹄
清乾隆高10.2cm,口径13.2×6.6cm觥青玉质,浅腹,龙形鋬,圈足。器配兽头盖,盖内阴刻隶书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和田玉来夥,巧制颇纷如。渐欲引之古,庶几返以初。为匜肖周代,作器戒虚车。流鋬考二合,敦牟介绍渚。”末署“乾隆丙申新正上澣,御题”。器底阴刻“乾隆仿古”款。
此器应作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后,这一时期乾隆皇帝大力推崇玉器的还淳师古,出现了许多仿古玉器,此件玉觥即其中一件,从所刻御制诗中可清楚地看到乾隆帝的制玉主张。诗中称此造型之器为“匜”沿袭古人对这种类型的青铜器的称谓。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说觥》一文提出有盖作牛头形的彝器为觥,无盖为匜程隆妮,这里权且参照王国维的说法(参见《中国青铜器》一书)。

﹃“乾隆仿古”款﹄

﹃商铜兕觥﹄

5.﹃青玉方鼎式炉﹄
清中期通高13.5cm,口径10.1×7.1cm炉为青玉质,材质良好。器呈长方形,两侧各有一朝天耳,四夔形足名福妻实。炉身四面纹饰相同蔡昮佑,口沿下饰夔纹,腹部以兽面纹为主要纹饰,并有八出戟。此炉是陈设用品,仿古特征明显,其造型仿商代青铜方鼎,兽形扁足具有商晚期青铜器足的特点,兽面纹和夔纹也是当时流行的纹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玉器中,此器是仿古彝器的代表作。

6.﹃青玉夔龙纹爵﹄
清乾隆通高12.7cm,杯口径4.8×11.6cm,足距4.6cm,盘口径14cm,足径9.8cm爵青玉质,稍有糖色。杯体短粗,三锥足。流口下以雷纹为地,饰夔龙纹,腹部亦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杯下有托盘,盘内心琢凸起的三叉山形台以嵌杯足。盘下具四垂云足。盘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
爵杯仿自商周青铜爵,所饰纹饰也多出自古彝器,但其下所具的托盘具有清代特点。清乾隆时期,在玉器、瓷器、珐琅等多种手工艺品中都可见到此种形制的仿古爵杯。

﹃乾隆时期粉彩描金爵杯﹄

7.﹃玉雕人物飞禽走兽纹豆﹄
清乾隆高20.9cm,口径15.5cm,足径10cm豆碧玉质,颜色泛青。有盖,圆形捉手。器腹圜收,喇叭状高足,口外侧有一对环形耳。盖及器腹、器足凸雕人物、飞禽、走兽。足内侧阴刻“大清乾隆仿古”隶书款。盖内阴刻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和田绿玉中为豆,命工追琢成百兽。四足双翼无不有,奇形诡状难穷究。较之夏楬胜其质,等以商玉如其旧。式取西清周代图,想侧边左俎之右。意存复古去华嚣,鄙哉时样今犹富。”末署“乾隆丁未,御题。”并“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方印。丁未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豆配如意云头形三足木座。
此器以战国时期的青铜有盖豆为本,完全仿古,器形、纹饰都唯妙唯肖,甚至连色泽都接近于铜器上的绿锈,非常漂亮,是清宫仿古玉器中的精品。

﹃战国狩猎纹豆﹄

﹃铜豆上的狩猎纹示意﹄

8.﹃青玉御题大碗﹄
清乾隆高7.5cm,口径18.3cm,足径10.3cm碗青玉质,有绺。大口外侈,矮圈足。腹外满刻楷书清乾隆帝御制诗序:“判山水之元苍,材非择地;丽重连之璧璐,质并成规。制器宜露沃蔗浆,涉远共河流桃核。二万里溯勤拓地,德昭宵旰之筹;三十年久效捞波,心底春秋之贡。惩营私而庸臣抵罪,牟重利而巿贾争趋。维谁何必谨于岩关,而甲乙究归于天府杨紫涵。近蠲税半,新获瓌双,径可得周尺樱田门外之变。而羸制不藉汉京以上,云错采,何如太璞。能完水月同圆,恰以重规相印。美知必合,比肩盘托之两吟;句不须联,具体瓮盂之七字。那数青浮,槐饼煎茶,禁玉局之三;漫同白映,车渠作赋,侈建安之七。”末署“御制咏和田大玉碗六韵有序”款识。该诗序载于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九。碗配紫檀木如意云头支架。
此器造型线条流畅,有庄重朴素之感。其形状系仿清代雍正时期官窑瓷碗而制。

﹃清雍正粉彩花卉碗﹄

9.﹃碧玉福寿云纹四足洗﹄
清中期通座高10.5cm,口径16.9cm,足距4cm洗碧玉质,有黑斑。器圆形,口内敛,腹部线条圆润,下具四矮足凌波零。器腹近口处饰回纹一周,主题纹饰为云蝠纹和篆体团“寿”字。玉洗配紫檀如意云头木架。
洗是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青铜器,用于日常的盥洗,形体都比较大。宋代以后,瓷洗成为常见的生活用品梦见山崩地裂。故宫博物院藏有若干件清代早中期烧造的瓷洗,品种各异。此洗显然仿瓷洗而制,这种玉洗已脱离了盥洗的作用而成为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清康熙豇豆红洗﹄

10.﹃青玉御题蚕纹璧﹄
清乾隆直径26.3cm,好径(中间孔径)5.4cm,厚0.8cm璧青玉质,以绳纹为界,纹饰分为两个区:内区满饰蚕纹,外区遍饰夔龙纹和兽面纹。在璧的侧边阴刻楷书乾隆皇帝御制诗:“周尺竟踰尺,斯今亦匪今。羊脂略无玼刘浥尘,玉叶果生琳。子爵执诚合,王孙语漫侵。琢章每师古,28杠可以识予心。”末署“乾隆壬子,御题”款,并琢“比德”、“朗润”两枚单框篆书印。壬子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在清宫仿古玉器中,以古玉为蓝本的玉器为数不少。此器仿战国时期的玉璧,但在花纹装饰上按照清代的审美观进行了不小的改动。

﹃战国青玉兽面蚕纹璧﹄

11.﹃青玉镂雕螭凤鸡心佩﹄
清中期长8cm,最宽6cm佩青玉质,有紫色沁。鸡心形,通体镂雕二螭、一凤。中心圆孔可用以穿系,以便佩挂。
鸡心佩流行于汉代,此佩仿汉代鸡心佩式样,其上装饰的螭、凤纹样亦为战国至西汉时所流行,但清代鸡心佩中心的圆孔较汉代为小,孔四周的纹饰也比汉代复杂得多。

﹃汉白玉镂雕螭凤鸡心佩﹄

12.﹃白玉人面鸟兽纹斧﹄
清乾隆每件长9.6cm,宽4.2cm王思岩,厚0.6cm斧白玉质,两件的器形、大小类似,上端宽而有刃王红祥,每面都琢有阴刻纹饰。一件下端为两孔,正面上部为一正面人首,其两耳下各有一侧面人首,下部为变形兽面纹,背面为上下两组变形兽面纹。斧两侧分别阴刻隶书“洪字七号” 、“乾隆年制”。另一件下端为一孔,周开开正面为鸟兽纹,鸟爪触及兽背,背面为勾莲纹。斧两侧分别阴刻隶书“荒字八号”、“乾隆年制”。这是两件带有千字文序号(“洪字”、“荒字”)的清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其器形、纹饰、钻孔均仿古代玉斧而琢,是这一时期仿古玉器中的精品。

﹃白玉人面鸟兽纹斧另面﹄

13.﹃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
清乾隆高8.3cm,单口径3.3×2.9cm花插碧玉质,有黑斑。双方筒并立式,筒下各有连托圆轴,可开合,合则双筒并立林彪日记,开则成一字形。筒身满雕兽面纹和勾云纹。器底为长方形平面,阴刻楷书“大清乾隆仿古”款。清宫遗存多件此种玉器,玉色不同,名称亦不同侯传皋,或称花插,或称规矩首,名称依何而定尚不明确,使用方法亦待研究。

﹃春秋玉璜上满饰勾云纹﹄

14.﹃青玉携琴访友山子﹄
清乾隆通高24.3cm,宽20cm山子青玉质。正面凸雕一傍巨岩而建的小亭,亭内有老者凭栏而坐。亭外大树遮檐,流水湍急。蜿蜒的石阶山路上一老翁策杖而行,身后随一持琴童子,蹬阶趋亭,渐行渐近。背面仅雕三棵松树,大片空白处阴刻隶书清乾隆帝御制诗,题名“御制题携琴访友图”。
山子是清代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品,可用以架笔。此件作品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内容。以携琴访友的内容作图案由来已久。传说春秋时伯牙以钟子期为友,所著《高山流水》曲意为钟子期悟出,世称知音浮屠塔黄历。于是伯牙带着琴童携琴访友的题材历代相传,成为书画、陶瓷、漆器、玉器等工艺品上永恒的主题。

﹃清乾隆帝御制诗﹄

﹃明孙枝携琴访友图轴﹄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 沙龙公众平台,更多精彩等着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