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1-02 09:40:05   全部文章   0/152

七堇年微博梁漱溟的家庭教育:父亲由他自主地闯荡,他任儿子自由地狂-超感脑力空间

梁漱溟的家庭教育:父亲由他自主地闯荡,他任儿子自由地狂-超感脑力空间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
梁漱溟的头衔很多、名气很大。
他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他一生忧国忧民,
致力于乡村建设,
试图以教育手段改造社会失身为妾。
他为两个儿子起名培宽与培恕,
因为“宽恕是我一生的自勉”。
宽松自由,
让孩子享有充分自主权,
这就是梁漱溟式家庭教育
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梁漱溟与儿子
梁漱溟的长子叫梁培宽。
年轻时,
他立下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志向,
并写信给父亲,
问他到底做什么比较合适?
梁漱溟的回答是:
只要有诚意,做什么都可以,
而且是否有成就也可以不管。
梁培宽又问:
做学问和做事,是否不能兼得?
自己究竟适合走哪条路?
梁漱溟说:
我的朋友熊十力在教育青年时,
总是先让他们选择,
是做学问还是建功立业,
选择后再告诉他们
该如何做以及如何学习。
其实做任何事都离不开学问七堇年微博,
二者不可分离,
不必太拘泥于它们的差异。
从父子俩的交流,
看得出来,
梁漱溟对儿子的“管教”是很宽松的。

梁漱溟与长子培宽、次子培恕留影

梁漱溟的次子叫梁培恕。
他天性活泼好动,
在教育方面给梁漱溟出过不少难题。
比如说,
他多次改变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会儿想投考空军学校,
一会儿又想退学自修;
一会儿想学美术,
一会儿又想学新闻……

换作其他父母,
这种朝三暮四的做法,
肯定是不允许的。
但梁漱溟认为农民圣尊,
孩子有兴趣就好,
兴趣的转换也属正常,
不可能一下就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行当。
因此,梁漱溟虽然也不乐意
儿子的人生目标换来换去,
但每次都能给予理解和支持。高岩成二


梁漱溟与两个儿子留影
在尊重孩子方面,
梁漱溟可算得上楷模。
最能表现梁漱溟对子女
独立自主意识培养的,
就是两个儿子的婚事问题了。
1955年,两个儿子在北京工作,
长子梁培宽30岁,
次子梁培恕27岁,
都还没有婚恋对象。
要是在今天,父母早该催婚了。
在那个年代,这绝对算是很晚的了。
当然,梁漱溟也很着急,
心中盼望儿子能够早日成家。
只是,他口上不说,
不给儿子过多压力。
但是,在给朋友的信中,
却忍不住倾诉自己的烦恼。
他甚至无奈地说:
自己对此事无能为力,
颇羡慕朋友的儿孙满堂罗瑞康。
但却始终没有说什么——
在他看来,
催孩子结婚,
就是干涉儿子的自由。
梁漱溟与父亲

梁漱溟父亲梁巨川
梁漱溟为什么能做到鼓励孩子主动学习,
让孩子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原来,他也是受到父亲教育方式的影响,
才会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儿子。
梁漱溟的父亲梁巨川是科举出身,
却对新学颇感兴趣,
鼓励自己的子女有自己的见解,
鼓励他们学习西方文化,
而且非常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9岁那年,
梁漱溟有一次忘记自己积攒的
一串铜钱放在何处了町井勋,
到处询问,大声吵闹。
第二天,梁巨川在院子里一棵树杈上
发现了这串钱,
知道是梁漱溟自己疏忽了。
他没有斥责梁漱溟的疏忽大意,
也没有马上把钱交给梁漱溟。
而是写了一张纸条,说:
有个小孩自己把钱挂在树上,
却到处寻找,与别人吵闹。
梁巨川把这张纸条交给梁漱溟,
却不说什么。
梁漱溟看了纸条,
赶忙出去寻找,
果然在树枝上见到了自己遗忘的铜钱,
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
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训诫,而是巧妙地引导,甚至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留足面子,梁巨川的这种教育方式,对梁漱溟自省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是非常有效的。
今天的父母真应该向梁巨川先生学习,与自己的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
因为孩子不仅需要在生活上能抚养自己的父母,也需要经验丰富、愿意倾听、能够给予自己帮助的“忘年交”。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也是最有力量、影响最深远的教育。

梁漱溟幼年时的全家福。前排中间为梁漱溟超级禽兽,两边为两位妹妹,右一为长兄;后排左一为母亲,左二为祖母,左三为父亲。
对儿子,
梁巨川并不是生气、埋怨,
或者厉声训斥,
而总是采取提醒、暗示的方法,
尽量做到通过启发思维,
让儿子自己觉悟,懂得如何去做。
其实,许多做出巨大成就的人,在年幼时较常人略显愚笨,表现出大智若愚的样子。对于这样的儿童,要注意仔细观察,切忌随便将其定义为“笨蛋”“傻”“不聪明”,并据此判断其将来会“没出息”。
做父母,还需练就一番“忍”的功夫。孩子不够优秀,要忍得;孩子的想法怪异,要忍得;孩子的选择与父母意见相左,更要忍得。

1911年,梁漱溟于顺天中学高等学堂毕业
梁漱溟从十五六岁起就爱看佛学书,
每天都把佛经上的话挂在嘴上。
父亲很不喜欢,但他能够“忍得”,
最后是“未尝一言止之”。
后来,
梁巨川写了一张纸条给梁漱溟:
你既不想结婚,可以慢慢再说。
不结婚恐怕不太好,
但时间早晚无所谓。
三年后,梁漱溟接受了儒家入世思想,
决心以拯救天下为自己的使命,
同时也确定结婚成家。

青年梁漱溟
成婚之时,
梁漱溟“率新妇拜公遗像而哭”,
认为自己当年过于固执,
让父母带着极大的遗憾离开人世。
梁漱溟的这一哭,
正映射出梁巨川父爱的伟大。
梁巨川坚持的教育方法是:
循循善诱,启人以自觉自悟,
让孩子心中的德性发挥作用。
他鼓励子女有自己的思想见解,
让他们为自己的前途做主,
只要子女认真考虑决定的事情,
他必定点头认可。
即便这个决定在他看来是错的,
也不当即加以阻止,
而是“隐然诏示”,
让子女慢慢思索、自己转变。

1918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合影。前排教师左起:康宝忠、崔适、陈映璜、马叙伦、蔡元培、陈独秀、梁漱溟、陈汉章,二排左四为冯友兰。
既独立自主,又把住原则
梁漱溟回忆,
自己思想的形成,
最大、最为直接影响,
就是来自父亲。
梁漱溟曾写过一篇《思亲记》,
回忆他与父亲之间的往事。
他说父亲并非“施教”,
而是由着他“主动地瞎撞”。
通过父亲的教育,
梁漱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亲在童年时期所给予的帮助,
“成就了我一生的自学、自进、自强”。

1935年,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同仁合影于邹平。前排左一为梁漱溟,右二为晏阳初。
父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对梁漱溟产生了刻骨铭心的影响。
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
梁漱溟才会在教育自己儿子时g7009,
始终注意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去做,
“无论干什么、学什么
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没有约束、充分自主。”
梁培恕说,
从祖父到父亲再到自己,
梁家人骨子里都潜移默化地
培养出一个特质:责任。 
既让孩子有充分的独立自主将军媚,又不忘记在根本原则上把关,这是梁漱溟关于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根本原则,就是做人的准则,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于承妍,但都是带着责任心去做,而不是完全放任自流。
父母对孩子采用简单粗暴
的专制教育方式,
会牺牲掉孩子对生活的
快乐体验和幸福感僵尸宝贝。
孩子将来取得再高的成就,
也难以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采用民主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成长
会越来越明白自己真正的兴趣,
对人生的方向更为明确,
因而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家庭教育上北旅之星,
梁漱溟还非常注重细节利云卡盟。
他说黄千格,教育是在每件琐碎亊上,
在你的每一举动上,
每一眼色上,
每句话上。
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
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中模仿你的。

梁漱溟
在《东西方文化之比较》中,
梁漱溟认为,
西方教育强调外化,
强调征服自然,
这带来了物质的极大发展;
中国教育强调内化,
强调教育提高人的品性修为,
侧重于人的情志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个使人的生命
得以勃发的过程,
通过教育使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达到“身体的活泼和心理的活泼”。
戳原文十三太保横练,即可免费体验价值980元的专注力测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