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4-25 14:07:21   全部文章   0/141

义乌搜才网破·荣格·救星-无敌君的札记

破·荣格·救星-无敌君的札记

破·荣格·救星
很久以来都很想再写些什么,但是囿于学习生活休闲碎片时间实在不够充裕,每每有所想所感记下之后便抛之一边。归根结底还是太过随性与懒惰,公众号便陷入一片死寂,最近方才捡起书稿,着手继续写些志趣。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基于历史事实的称述,也是作为人类开化以来从古至今仍在继续的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的身上还残留着我们前代先祖的所思所想,所经所历。这些先祖留下的遗物不是存在银行里,也不是锁在保险柜里,而是在一个最为安全的地方——我们的头脑里,成为我们的集体无意识。而什么叫集体无意识?这里便要提到一位被大家所遗忘的大家,荣格,他曾和弗洛伊德齐名,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提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这里我想说的集体无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与生俱来的思维模式,荣格有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
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彭小盛,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以人类的视角来看就是我们的原始潜意识;从生物的角度看,可能是男人永远猜不透的女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是各个民族延续至今的习惯;可能是从国家的角度看,或许正是我最近所学的国别研究;用地域的角度看,或许又是北方人与南方人旷日持久的“对战”;用时代来看就是鲁迅先生所提到的劣根性,那个《狂人日记》中促成“人吃人”的始作俑者。
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有一种情节名为救星情节。荣格如此写道:“人类都有这种对救星的期待。救星情结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型意象,在我们这个充满灾难、迷惘的时代,它自然又被激活起来。”
人类面对未知的恐惧与狂热催生了“救星”的存在,人类有多少神话或宗教就有多少“救星”,世间有多少难以解释的现象就有多少玄奇与志怪,宇宙有多大就有多少黑暗森林中的外星文明。

历史上秦朝相国李斯的师兄韩非在《韩非子·五蠹》为后世记下了这样的故事: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有巢氏、燧人氏、鲧、禹,作为救星出现在我们那原始人祖先面前。他们拥有的在当时而言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技能,无疑给原始人祖先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引发他们疯狂的崇拜,甚至不敢把他们当作同类视之,而是当作上帝的代言人。
而救星的一再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先祖们的期待,也更加强化了他们这样的心理暗示:有问题,不找官府,等救星。在我们继承了祖先们的血脉时,义乌搜才网也继承了这样的心理模型,只是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等待着适时的爆发。
再看看我们的小说和戏剧,充斥着太多深情而无助的呼唤:呼唤救民于水火的君主,呼唤伸张正义的包青天,呼唤替天行道的侠客,呼唤为民请命的义士,呼唤杀富济贫的盗贼。
由此,救星情结作为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型意象,当它在合适的时候觉醒时,注定要投射到一个强力者身上。他将是一个天谴之人,大能之人。比如有巢氏之于我们的祖先,比如摩西之于犹太人,比如尼采所谓的超人。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巨著《群魔》里,韦尔霍文斯基将他的救星情结投射到斯塔夫罗金身上;《神雕侠侣》里,剑冢中失去右手的杨过将他的救星情结投射到独孤求败身上;在两千多年前的咸阳宫殿,李斯将他的救星情结投射到嬴政身上。

人类早期的那批救星,他们的遭遇是怎样的呢?据说,摩西被犹太人谋杀于旷野,他没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弗洛伊德将他的死因归结为犹太人对摩西野蛮责罚的反抗。摩西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300年以前。根据记载,那时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文明。所以,参照我们中国有巢氏和燧人氏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就算对犹太人而言,摩西也应该不是第一个救星,因此就在此时,救星情结可能就已经在犹太人的潜意识里存在了。
集体潜意识,并非个人所能左右。或者可以再作一个比喻,就像你买品牌电脑一样,你买的不是一台裸机,电脑里已经给你捆绑了众多软件。我们一出生,就捆绑了这样的集体潜意识,而且你还不能像删除电脑里的软件那样删除它们。一是就算捆绑上这样的集体潜意识,通常也不会妨碍你正常使用自己:二是就算你想删除,你也根本找不到它们。它们隐于无比幽深的暗处,无比神秘。
既然摩西并非犹太人的第一个救星,而犹太人又已经具备了就救星情结所以犹太人之所以要杀死摩西,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反抗摩西对他们野蛮的责罚,但更深的原因,则是他们渴望再次被拯救。摩西已经拯救过他们,他除了奴役他们之外,已不能再次拯救他们。于是,犹太人杀死了摩西,等待着下一个拯救者的降临。犹太人呼唤着他们的弥赛亚,但当他们的另一个拯救者——耶稣出现的时候,他们又让他流血而死。他们杀死了他们的又一位拯救者。
一再重复的悲剧表明,人们享受的也许只是被拯救的过程十全食美,而不是被拯救的结果。或许这种奇怪的想法比较难以理解,但这种类似奇怪的心理,在生活中还是不乏例子的。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存在着众多的解释。比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胡亥乃亡国之君;酷刑严法,暴政无度;竭尽国力,役民太甚;或者还有说是楚人的大规模反抗一带有民族起义性质的反抗,再加上山东五国贵族的复国战斗。但人民的集体无意识中的“救星”情节必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秦王嬴政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当时饱受战火摧残的人民面前,他统一了天下,成了秦始皇。以当时的环境和形势来说,这样的救世主是应运面生、受到欢迎的。秦始皇和摩西不一样。犹太人敢杀摩西,是因为摩西每天和犹太人在一起,英雄常见也凡人,摩西作为救星的光芒逐渐暗淡下去。而秦始皇却懂得深处自神的道理。他始终保持着神秘,和百姓保持着距离。距离产生美,更产生敬畏。就像蝙蝠侠布鲁斯·韦恩一样,他要做的并不是一个打击犯罪、除恶务尽的个人,而是要成为哥谭市正义的象征,让邪恶闻风丧胆的符号,要保持神秘,成为传奇,蝙蝠侠才能超越肉体凡胎,神格化为神,成为“救星”。
在秦始皇的有生之年,他一直头顶着这样的救世主光环。老百姓未必爱他,但是敬畏他,认为他就和有巢氏、燧人氏、大禹一样,是不可置疑的天子。天选之子的说法在今天已经没有了市场,但当时那些生活在神话和天意中的老百姓,对此却是深信不疑的。
秦王嬴政的暴政或许比摩西尚有过之,但直到他死,大秦帝国并看不出有崩溃的迹象。在他当皇帝的十二年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反抗。他作为救世主的地位,是稳固的、为大众所认同的。
当秦始皇四处求仙,想长生不老时,不仅秦始皇相信他自己能够成功,应该有很大部分的百姓也相信他是能够成功的塞林木。秦始皇在他们眼中,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理应无所不能。但当秦始皇没能成仙,而是死了,像普通人那样死了,民众便觉得受到了欺骗,由之而产生愤怒。这些情绪自然是发生在民众的潜意识里,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们选择报复。但这种动机经过意识表达的改头换面,便成了为了其他目的。
秦二世胡亥,能够继承嬴政的皇帝地位,却无法继承嬴政的救世主地位。几乎每个朝代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对每一个朝代来说,第二任皇帝通常最为难熬。
民众希望再次被拯救,再重温一次被拯救的过程,等到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此间也给后世留下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颗“造星”的种子,也拉开了中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历史序幕。
这里有一个疑问:秦朝虽是二世而亡,但接下来的朝代,许多能传承到十几代以后。这又是为什么呢?不为别的,因为对民众的教育,尤其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儒家思想。
在统治者眼中,儒家有两个观点最值得看重:忠和孝。孝就意味着你爱自己的父母兄弟,爱多则行疑,想造反,可得先为自己家人的性命考虑考虑;忠则意味着,你忠于君主,就是忠于国家,造反是不对的,造反是不好的,造反不乖。
通过这种知识的灌输,实际上无意中起到了一种对民众的救星情结进行压抑、排挤的作用,使救星情结长久地待在潜意识里不良尤物,无法冒头。民众失去了对救星的期待,自然只能选择对现行政权的顺从。于是,那些皇帝也就可以高枕无忧,可着劲儿地折腾,搜刮民脂民膏,享受酒池肉林。
然而,当民众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救星情结终究会觉醒。这种情结只能被暂时压抑,却无法被永远磨灭。于是,新的一轮造星运动再次开始。又一颗救星出现了。他颠覆了旧的政权,建立了新的政权。而可怜的民众,终究还是摆脱不了被奴役的命运。
然而,其原因还是在于集体无意识的作祟李宝敏。民众渴望被拯救韩鹏杰,是以分久必合。民众渴望再次被拯救,是以合久必分喜纳昌吉。
作为救星本身——自然是指那些开国的君主,要逃脱摩西的命运,不被民众抛弃甚至杀害,还有一种策略可供他们选择,那就是让拯救持续进行,让民众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被拯救。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之后的诸多政策举措,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对此种策略的自觉实践。

回到现实,每个人都期待着救星,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拯救。这是不能否认的。作为个人,你的救星可能是一封信、一笔汇款、情人的一通电话、老板的一个决定、政府的一条法令。当你得到了,你便获救了。
绝望会破罐子破摔,反而给了一无所有的人勇气,大不了还是一无所有;希望会敝帚自珍,反而成为一种负担,不想失去。
但等待被救的过程往往漫长而曲折,如同温水煮青蛙,就算熬到了头结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微末的希望更会演化成绝望,所以被动的“救星”情节渐渐变得主动。古时的“告御状”,而今的“上访”。如同《西游记》中强如“踏碎凌霄,放肆桀骜”的孙悟空每每遇难受劫,都要请各路神仙帮忙一样。都是主动化的“救星”情节,遍寻无路,只得寻大能救星相助。
“气功热”“大师王林”“张悟本养生”“韩国新教”“带带大师兄”旧事,新闻,奇谈云云,如今看之不过博取一乐,恍恍惚惚没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仔细想来却不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关于信仰,心理,时代催生的必然的产物。
一直以来大家都难以理解为何当时民众会如此信奉气功热和神秘主义呢?其实把这个现象综合进纵向和横向的历史大背景后,并不难理解。
在社会变动期,民间百姓自然容易产生盲信和神秘主义。从纵向上来看,无论是在明、清、民国时代,在社会处于动荡之际时,社会暗处都流传着甚多的秘密会道组织,如白莲教啊、洪门啊、义和拳啊、一贯道等等,屡见不鲜。
从横向上看,苏联在解体后,社会上充满了颓败和无助的情绪,这让神秘主义和神棍在俄国风行。在那时的俄国媒体上你可以随时看到招魂术、通灵术、巫医、巫术的信息,那套东西一看和中国的气功热就没啥区别。比如俄罗斯那时候流行“超感官疗法”黄千格,就是在大师们在小盒子里装几块小石头,放在他们自制的金字塔里,这些小石头接受了金字塔里“宇宙能”的辐射,喝一口在金字塔里放过几小时的水,就能完全抗癌;戴上具有特殊功能的锆石手镯,就能保健康,当然了,价格昂贵。
涂尔干说过:“没有什么宗教是虚假的”,他的意思是尽管有的信仰看起来疯魔至极,满眼漏洞,但是一切宗教都表现了产生这种宗教的社会现状。所以八十年代气功热的起点源自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当时最大的历史背景就是——全中国刚刚结束了十年动乱,社会处在巨大变革期。见识了衰退和大灾变之后,人们容易产生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正如霍布斯所说:宗教源于人们不了解那些控制自己的力量而产生的恐惧和希望。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智识优越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一起携手笃信荒诞的骗局,因为他们都见识过衰退和灾变,因为他们心中都有很强的痛苦和潜在的恐惧我眼中的曹操。面对社会的剧烈变革,他们意识到了个人命运的无常和脆弱,他们需要一个更强力的存在来依附自己的心灵。
王林结识如此之多名流,他对于人性中幽暗的洞悉,都让我觉得他因当是荣格大师不世出的关门弟子。
他明白好多名流越往上走,心里越虚。就像越是航行四海的老水手,越是敬畏大海的深不可测。你们看他光鲜亮丽,魅力超凡,无所不能,一颦一笑,尽态极妍。但是等他们回到家,插上门,摘下墨镜之后,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知道自己多少次是涉险过关的,多少次是面临崩溃的边缘,知道自己成功的偶然性,知道自己是肉体凡胎,知道自己有很多根本把握不住的人。见过太多起高楼和楼塌了的例子后,他们很忧虑,也希望找一个更高的存在做作为依靠,这个更高存在最好快速见效,最好能说会道,最好充满陌生的仪式感。
而越是那种没心理负担,没有道德负担的恶棍,越善于全身心投入编造幻觉的事业上去,这种自信很容易让对生活没有自信的人五体投地。气功大师就像一张面皮,信众们就像一片片被切好的流着肥油的烤鸭,这面皮能卷多少烤鸭,完全靠大师的自信有多大。
正如历史上的很多的妖姬并不一定明艳动人,但一定洞穿人心。假如名流们多个心眼,问问关于官运和国运这样不局限于人性的大话题时,想必这题目就超纲了,妖人们往往在这点上栽了。正如沙皇时期的拉斯普京,能够预测出皇子的身体情况,却根本无法预测成功一次一战的战况。王林也是如此,在预测某些官员的命运前途时,他完全失灵。
王林也预测不了自己的命运。这个以洞悉玄学、操控运势而闻名的大师,会潦倒的死在病床上,成为第一个在众人的注目下死掉的气功大师。不知道他咽气前,脑海会浮现些什么?会不会想起多年以前他第一次表演耍蛇的那个下午。
“张悟本养生说”绿豆洛阳纸贵,价格一度高居不下,却在清醒后人们的调侃声中走下神坛。
“韩国新教”一万个救世主缓缓升起后,朴槿惠下台后,世人看到的是整个韩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但在看似欣欣向荣的社会背后,却有很多人的精神却是空虚的,信仰是缺失的,行为是丑陋的。
现代的人们追求稳定而不是颠覆,放弃了古代人野蛮的武力暴动,也在阶层分化细化的社会中失去了那样揭竿而起的号召力。
每个人也都在被日新月异的网络科技拯救着,被马云的淘宝拯救,被美团的外卖拯救,被腾讯的微信拯救,被哔哩哔哩的视频拯救,被苹果的手机拯救····大能们就像超级英雄,他们可以拯救世界,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季天笙却没有空一对一拯救你的无聊与颓废,所以人们活得不绝望孙圳微博,却没有太多希望。
与此同时武装到牙齿的网络带来了新一轮的“造星”运动。没有我们满意的“救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便自己捧出个“救星”。
“带带大师兄” 如此,孙笑川并不是必然的人物,他也并不在狗粉丝的群体中充当精神领袖,中国没有神,他们就自己造神,如果没有孙笑川,也许还有李笑川,王笑川被捧出来,塑造成一个被公众流量玩弄的角色。这也正印证了那句话:“这世上根本没有孙笑川,或者说人人都是孙笑川。”成为一群人的网络暴力与“救星”狂欢。
“等救星,找救星,造救星”对于快节奏的现代人来说都来得太慢,在过程中往往会失去耐心,最后变得什么都不信,成为绝世杠精。
归根结底,如同希腊神话的寓言一般,众神最终没有将生活的奥秘放在海洋高山与宇宙中,而是放在了我们心里,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忘了向内探寻。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超级英雄。
每个人都是自己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救星”
欲救从速,相信自己,请适时自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