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2-06 03:04:03   全部文章   0/69

九九宿舍网慕尼黑一日游-Hallohaolu

慕尼黑一日游-Hallohaolu家有憨妻
从很早以前起,我心里就一直有个想法:在放假的时候带上水和干粮,随机跳上一辆公交车或者有轨电车(Tram),沿途肯定会经过很多平时根本不会去的地方;到了想下车的时候就下车,随处走走逛逛,遇到另一个车站再上车,继续在市区穿来穿去……反正有月票,可以无限次坐车。
每年的8月15日是圣母升天节Mari? Himmelfahrt。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据说在许多国家中,这一节日被作为弥撒日。放假一天,我们打算“深度”逛逛慕尼黑市区。
考虑到平时上班的时候都是在办公室一坐一整天,我们决定步行。朋友精心挑选了很多著名的景点连成了一串,作为步行的路线:

-Odeonsplatz(音乐厅广场站)
-Universit?t(大学站)
-Siegestor(凯旋门)
-Neue Pinakothek(新绘画陈列馆)、AltePinakothek(老绘画陈列馆)
-Technische Unversit?t München(慕尼黑工大)
-?gyptisches Museum(埃及博物馆)、Glyptothek(州立文物博物馆)
-K?nigsplatz(国王广场)
-Alter Botanischer Garten (老植物园)、Neptunbrunnen (海王星喷泉)
-Karlsplatz (卡尔广场)
-Maximilianplatz (马克西米利安广场)
-Marienplatz(玛利亚广场)
-Isartor (伊萨尔门)
-Vater-Rhein-Brunnen (莱茵之父喷泉)
-Maximilianeum (马克西米利安纪念馆)
-Friedensengel (和平天使)
-Englischer Garten (英国花园)
-Hofgarten (王宫花园)、Residenz München (慕尼黑王宫)
-Marienplatz(玛利亚广场)
早上10点左右,我们在Odeonsplatz(音乐厅广场)碰头。音乐厅广场是慕尼黑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广场,也是Ludwigstra?e(路德维希大街)的起点。广场上有Feldherrnhalle(统帅堂)和Theatiner Church St. Kajetan(铁阿提纳教堂)。

统帅堂兴建于1841年到1844年,模仿了佛罗伦萨的佣兵凉廊。1923年11月9日这里发生过“啤酒馆暴动”。

铁阿提纳教堂则是当年为了纪念巴伐利亚王子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出生而修建。与一般纯白或者灰色的教堂不同,它使用了非常明亮的黄色,建筑风格也似乎与我2013年在克罗地亚的海滨城市见到的房子很相似。

沿着路德维希大街往北走,道路宽阔而空旷,人非常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暑假期间很多人全家出国旅游的缘故致橡树英文版 。一群摩托车骑手戴着头盔、穿着赛车服,聚集在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的骑马雕像下。


前面是BayerischeStaatsbibliothek(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创建于1558年,是一栋看起来并不算高却非常长的建筑。图书馆对面是BayerischerVerwaltungsgerichtshof (巴伐利亚行政法院)。

再走几步就到了Universit?t(大学站),站旁就是创建于1472年的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München(慕尼黑大学)。学校对面是始建于1829年的St.Ludwig München(圣路易堂),灰白的表面彰显着它的历史沧桑感。这是一座的新罗曼式风格的天主教堂,拥有世界第二大祭坛壁画。文君竹 值得一提的是,慕尼黑大学的门口有一座喷泉,路对面也有一座一模一样的喷泉,绕过这座喷泉右转到一个小巷子,走到底就是著名的Englischer Garten(英国花园)。



Siegestor(凯旋门)位于路德维希大街的终点,背对着路德维希大街,面向Leopoldstra?e(利奥波德大街)。慕尼黑的凯旋门与赫赫有名的巴黎凯旋门风格有些类似,建成于1852年,顶部有四座狮子拉着的双轮战车雕像。从灰暗的门洞里看路德维希大街在蓝天白云下的红瓦白墙,一暗一明对比强烈,有点像看一副带框的油画。凯旋门前后都有金属铸造的英文单词“love”,我脑洞大开,觉得这个l看上去有点像英镑的标志,e看上去又有点像欧元。


利奥波德大街也是慕尼黑的一条重要大道,具有独特的风格。街道两旁整整齐齐种着又高又长的绿树娱乐大丈夫,这在慕尼黑其他大街上非常罕见。街道上有一家艺术馆,有一个巨型的“行走的人”的白色雕像,几乎跟道旁的高树一样高。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2008年第一次来慕尼黑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艺术馆门口居然有大大的汉字“欢迎”(后来才知道当时有禄亲王的物件在馆内展出)。


从凯旋门转弯往西走欧阳祥山,路过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München (慕尼黑美术学院)。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1808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将其指定为“皇家美术学院”。往前走一段再折返往南,穿过一条小街道,渐渐走近慕尼黑工大。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偶尔会去街边小店吃饭。

街道转角处还有一家网评“慕尼黑第二好吃”的冰淇淋店(第一名是一家专门出售各种稀奇古怪口味冰淇淋的店,比如啤酒味、香肠味冰淇淋),我印象中每逢暑期,店前总是排着长长的S型队伍,一直从店门口排到大街上。即使它每个冰淇淋球的售价比一般店要贵一点儿,但还是挡不住大家的热情追捧。
绕过冰淇淋店,前面就是Neue Pinakothek(新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老绘画陈列馆)。旧馆里陈列都是描绘中世纪的风景、人物、战争、皇室或宗教活动、以及一些神话魔幻故事场景的油画。新馆里则是现代很抽象的画,更加看不懂。

绘画陈列馆对面则是熟悉的Technische Unversit?t München(慕尼黑工业大学),中间只隔着一条小路。想想我自从2013年毕业以后,一晃五年过去了,我几乎再也没去过学校。这次路过,还有点百感交集。从大门进去,在图书馆转了转,看到橱窗里陈列着带有TUM标志的一些纪念品。想想我除了毕业证学位证,好像也没有其他带有学校标志的纪念物了。当初匆匆毕业,匆匆入职工作,连毕业典礼都没参加,学校150周年校庆也没去(德国总统都出席了)。再想想这些年,数次路过上海,也没去同济看看,当年读书期间有幸参加了百年校庆,如今却错过了110周年校庆以及班级的毕业十年聚会。很是遗憾。

时间真的是过的太快了,可惜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阻挡它匆匆的脚步阮嘉欣 。
学校旁边还有慕尼黑电影电视大学、音乐戏剧学院,以及?gyptischesMuseum(埃及博物馆)、Glyptothek(州立文物博物馆)等等,都是一些古代风格的建筑。以前读书的时候,午饭之后如果下午不赶去上课,有时会到博物馆底下的走廊上坐坐,或者在馆前的大草地上走走。读书那会儿,这里总是三三两两地聚集了一群群年轻人,拿着咖啡或者啤酒在聊天。



博物馆后面是K?nigsplatz(国王广场),旁边有一座Lenbachhaus(伦巴赫之家美术馆)。馆的入口在一栋颇具现代风的建筑里,旁边却是一座佛罗伦萨风格的古式建筑和庄园。庄园里的建筑也是亮堂堂的明黄色,花园里有喷泉、雕像,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庭院外用花样繁复的金属栅栏围起来,很贵气。


美术馆的大厅顶部垂下来一盏用很多塑料玻璃片和金属丝缠绕成的灯,像冰锥,又像一束花。纪念品商店里琳琅满目地摆着许许多多的工艺品和纪念品,有可以挂在墙上的文字木雕,五个指头上各个指节都能随意扳动的木手,五颜六色的儿童积木和拼图,还有一个恶搞默克尔的小塑料玩具。





从美术馆出来,我们在埃及博物馆下坐了一会,吃点水果,然后继续前行,经过Abtei St. Bonifaz(圣玻尼法修道院)。它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于1835年创立的中意在线,是拜占庭风格式建筑,里面有路德维希一世的坟墓。

再路过Finanzamt München,Abteilung K?rperschaften(慕尼黑税务局法人部),绕过Kunst Pavillon(艺术阁?)强迫症的我,总觉得像是春联只贴了下联,缺上联和横批。


到了Alter Botanischer Garten(老植物园)。植物倒是没见到几种,宫殿般的建筑(后来在网上查到是地方法院和政府机构)、Neptunbrunnen(海王星喷泉)和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倒是让我惊叹不已。


Karlsplatz (卡尔广场)和Maximilianplatz (马克西米利安广场)相隔不远。街边有很多古老的建筑,中国银行的慕尼黑分行就在其中一栋楼里。马克西米利安广场不大,主要是有一座喷泉,水从很多海洋生物雕像的嘴里喷到水池里。




往Marienplatz(玛利亚广场)和Isartor (伊萨尔门)的路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不知道已经走过了多少遍。
卡尔广场和玛利亚广场可以算是慕尼黑最市中心的地方,也是商业街最集中的地方。两个广场之间的步行商业街,堪比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玛利亚广场上有圣母教堂、古老的市政厅,厅后面有著名的Hof Br?uhaus(皇家宫廷啤酒屋),即慕尼黑赫赫有名的吃猪肘子喝啤酒的地方;我很喜欢啤酒屋附近的一家餐馆,墙上密密麻麻长满了绿藤,直到屋顶;此外还有号称“奢侈品一条街”的Maximilianstra?e (马克西米利安大街),不乏Louis Vuitton,Gucci,Hermes,Fendi,Rolex等奢侈品牌店。






Isartor(伊萨尔门)曾经是慕尼黑中世纪城墙东侧的城门,建于1337年,“Tor”在德语就是“大门”的意思。本来还有一座在19世纪初表演歌唱剧的伊萨尔门剧院,可惜已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今城墙已经被拆除,只留下城门。有一段拆下的城墙陈列在城门边的地下室里,透过玻璃天窗可以看见。

走过伊萨尔门,不远处就是流经慕尼黑市区的Isar伊萨尔河。它源自阿尔卑斯山,全长295千米。河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石桥,风格各不相同。我曾经于2009年在桥上拍过一张照片,匆匆9年过去了,这次又在同一个位置拍了一张留念。在树荫底下沿着河边走,迎面吹来带着水汽的清风,非常惬意军枭辣宠冷妻。


莱茵之父喷泉正在翻修,里面没有水(幸好我找到2008年冬季拍的照片)。

最好玩的是河边有一处石滩,很多德国人夏日穿着泳装或者比基尼,在石滩上铺上毛毯躺着晒太阳,在浅浅的水里嬉戏。我们也兴致勃勃地脱掉鞋袜拎在手上,光着脚淌水到河中心的石滩上。脚踩在石头上有点硌得疼,但是水很清凉,只刚刚没过脚背。水流得很急,有几只野鸭在水里,根本不需要拨动脚掌,自然而然地顺着水往下游漂去;如果它们想停下来,只要把缩起来的脚掌伸直,就能站起来了。


沿着河走了很远,还爬了一座小山坡。坡上有很多人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走到山顶,就看到气势宏伟的Maximilianeum (马克西米利安纪念馆)。它始建于1857年,于1874年竣工,从1949年开始成为巴伐利亚州议会的办公地点。
Friedensengel (和平天使)离纪念馆不远,是纪念1870年至1971年德法战争结束后和平协议25周年的纪念碑。它矗立在山顶露台上,顶部的金色人物是模仿希腊胜利女神庞培的庞培雕像。露台下面有一座喷泉,扬起几米高的水柱,在阳光里居然形成了一道短短的彩虹。


坐在露台上休息,吃苹果的时候,有两个嗡嗡嗡的“小朋友”一直围着转,后来干脆歇在苹果上。或许是果香吸引了它们吧。

从和平天使眺望的方向沿着大街走,路过Sammlung Schack(沙克收藏馆)、Bayerisches Nationalmuseum (巴伐利亚国立博物馆)。

来到Eisbachwelle(艾斯巴赫之浪),这是EnglischerGarten (英国花园)的一角,是花园里艾斯巴赫河的源头。这里的水流非常急,从桥洞里冲出来,形成一股波浪,很多冲浪爱好者都穿着紧身防水服带着冲浪板来玩,一个接一个轮流下水玩一会儿。岸边也总是聚集着很多观众。

再往前走过Haus der Kunst(艺术之家),就到了Hofgarten (王宫花园)韦勒斯拉纳,里面有Residenz München (慕尼黑王宫),还有辽阔的花园。那些绿草地边缘都种了一溜火红的串串红,再用小白花围起来。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红色和绿色的鲜明对比,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从王宫花园出来,再走回Marienplatz(玛利亚广场),已经晚上8点半了。看到路边有两位音乐人在表演,用木琴叮叮咚咚地敲出《我心永恒》的旋律,吸引了好多人围观混沌神风流史。我掏出身上所有的硬币放进了他们面前的盒子里。九九宿舍网曲毕,大家都鼓掌,随后他们又敲了《蓝色多瑙河》等经典的曲子。我们静静地听了一会儿,然后互相道别,各自坐地铁回家。

几乎在市区行走了一整天ca8208,看看手机统计,步行距离超过了20公里。虽然稍微有一些疲倦,但我觉得很开心。以后遇到节假日,更应该在市区多走走。不然,枉我在慕尼黑生活了八九年,若是对这座城市的很多景点都一无所知的话,岂不是太不应该了吗?
或许我应该珍惜接下来的时间,把每天都当作在慕尼黑的最后一天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