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3-31 06:19:57   全部文章   0/236

今夜有戏张绍刚梁梓珊:用矿石留住烂漫繁花-188艺术仓库

梁梓珊:用矿石留住烂漫繁花-188艺术仓库


梁梓珊,女,1993年出生于广州,籍贯:番禺
教育履历:2012-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
2017年敦煌研究院“从巴米扬到敦煌”艺术研究班
代表作品《神木韵》、《凤凰木》、《粉樱》、《星花玉兰》
作品赏析:

《玉兰花》40×40cm岩彩画2016年

《马蹄莲》30×60cm岩彩画2016年

《蜀葵》30×60cm岩彩画2016年

《夜菊》25×25cm岩彩画2017年

《洋彩雀》40×50cm岩彩画2016年

《星花玉兰》40×68cm岩彩画2017年

《蝴蝶花》40×40cm岩彩画2017年

《红花》20×50cm岩彩画2017年

《帝王花》40×40cm岩彩画2017年

《橙色百合》40×40cm岩彩画2016年

《百日草》40×40cm岩彩画2018年

《百合》33×66cm岩彩画2017年

《水仙》20×50cm 岩彩画 2017年

《凤凰木》226×60cm岩彩画2016年

《神木韵》300×70cm 岩彩画2016年
梁梓珊:90后岩彩画传承者
第一眼看到梁梓珊的岩彩花卉画,难以相信这是由一个90后所创作。由于岩彩这一独特的材料,画面中的花卉带着质朴的生命力,绚烂的颜色中透着复古的气质,工工整整的线条中又显出昂扬向上的个性。
这些作品,均以花卉为主题创作,作品呈现平面化风格,并未刻意追求光阴立体的效果,对实体对象作了减法新凤霞的资料。作品中的配色大多采用石绿、佛青、雌黄、雄黄、红珊瑚等明快的颜色,使人看起来心情舒畅。
“以花卉为主题创作是因为我比较喜欢植物,在广州花草树木随处可见,品种繁多,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找到刻画对象,直观的对象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生命力,经常观察画速写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金智善天龙之无痕。” 梁梓珊说亚伦格林。
日常生活中,梁梓珊也常常到各地去写生,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花草树木的生长形态刘子玥,进一步吸取创作的灵感。
谈到与绘画的缘分,高中时期,梁梓珊师从倪俊(广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南沙区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沙区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
而与岩彩画的因缘际会,则是大学时候的经历。“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在一个岩彩画课程中接触到了这种独特的绘画。岩彩教室里有面墙,墙上放满了沙状、粉状的颜料,看上去很吸引人第六颗钻石。后来,我就通过一个岩彩课程的学习慢慢地对岩彩有了更多的了解。” 梁梓珊说。
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以古代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壁画是一颗璀璨明星,其主要用色即是矿物颜料,蒋申岩彩画的产生、发展与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岩彩画“科班出身”的梁梓珊。
在大三便跟着老师和岩彩画专业为数不多的十几位同学一同去敦煌“朝圣”。“我们参观了莫高窟曙色简谱,看到了一些只供专业人士参观的壁画。莫高窟就像是一座宝藏,里面画有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山水风光、花卉图案、飞天佛像等等,十分精美、富丽堂皇黄乃扬,我被莫高窟古代的无名工匠的精湛手艺深深折服。也就深深爱上了岩彩鞣尸。” 梁梓珊说。
受益于敦煌莫高窟,以及到全国各地去参观佛像,观察佛像的构造和颜色搭配福建浔兴吧,梁梓珊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岩彩画的创作模式,毕业至今一直坚持创作。
2017年参加敦煌研究院举办的“从巴米扬到敦煌艺术研究班”,学习期间再一次考察了莫高窟、榆林窟、千佛洞等特窟,通过研究班的学习对岩彩又有了新的感悟。学习期间听取赵声良(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前田耕作(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井上隆史(东京艺术大学特任教授)等专家的讲座,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到巴米扬与敦煌的联系、过去、现在与未来。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对于岩彩艺术的感受更加的深刻、更加热爱片山莉乃。
梁梓珊介绍,不像水彩、油画之类的画种拳皇对街霸,颜色可以随意调配。岩彩画特点之一是颜色不能调和,色彩变化靠颜色叠加形成,在取材上,岩彩画的材料丰富,同时,岩彩的制作工序非常繁琐,大致需要12个工序,创作一幅画需要1个星期,非常考验耐心。
“对我而言该隐传奇,岩彩画的用色、构图十分原始朴素,对于当今喧嚣的社会而言,正适合人们返朴归真的追求。未来,我希望能跟前辈们多加学习鸿蒙圣王,不断地在传统的岩彩画中,和现实社会中吸取灵感,继承传统,不断创作更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岩彩草字头加凡。” 梁梓珊透露了未来的愿景包凡一。今夜有戏张绍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188艺术仓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