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5-17 13:06:27   全部文章   0/105

八月桂花香慈禧何以能如此高寿?慈禧长寿方药探秘-家庭中医药杂志

慈禧何以能如此高寿完美江河?慈禧长寿方药探秘-家庭中医药杂志
古代不知有多少帝王尝试过“长生不老”的方药:有的服金屑银末,有的炼丹尝汞……可是结果非但未能长寿,反而中道夭折——药物中毒而亡,不少古代帝王因此寿命不长。
可是,作为清代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寿命却长达 73 岁(1835 ~ 1908 年 ),和她同时代人的平均寿命相比,不能不说是个高寿者。因为 19 世纪时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不过 50 岁,清王朝从康熙到光绪 8 个皇帝的平均寿命才 53 岁。
慈禧何以能如此高寿?除了她是女性这个天然因素外,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宫医方、医案来看,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慈禧当年服用长寿补益药的结果。
13 方 64 味药
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方仅从公布的来看,竟有 13 方之多,这还不算外敷的益寿方。什么“养心延龄益寿丹”“延龄益寿丹”“长春益寿丹”“保元益寿丹”“菊花延龄膏”“玉芝地仙金髓丹”“扶元和中膏”……药物应用也极其复杂,计有 64 种之多,包括有人参、鹿角胶、黄芪、茯苓、当归、大枣、女贞子、续断、香附、党参、麦冬、枣仁等。
但是这样多的药物,竟没有一味矿物药,这不能不说是慈禧长寿方的一大特色,是优于那些所谓的“金石长寿方”的。此外,除了鹿角胶一味之外,全是植物药,这也是值得重视的特点。
然而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这13 方中的64 种药,在使用上有没有内在的规律可寻呢 ?
不过才 6 味
宁波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探讨这些长寿方药的秘密,对 64 种中药排列组合,进行数学分析,发现这 64 种中药在 13个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不过才 6 味 !
首先是茯苓,其使用频率达78%;第二是白术杜康酒怎么样,使用频率为 69%;第三是当归,使用频率为 62%;以下是白芍、砂仁、香附,使用频率均为 46%。其他 58 种药的使用频率均在 30%以下,鹿角胶才只有 1%。
这 6 种药都不是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药,它们大多属于性味甘平、甘温,而且都是入肝脾经的药物蹇锡高 ,从而提示了其中的内在规律性。

茯苓和白术,是传统的益寿药,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中列之为上品。该书明确指出:“上药为君,主养命以应天董礼平,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木江子,不老延年者,本上品黄河涛。”茯苓在慈禧时期是备受当时社会重视的长寿佳品米尼步枪,除了药方中被频繁地使用外,在月饼、糕饼中也被大量采用。当归、白芍一向是补血强壮的要药,而香附、砂仁为佐,既开发后天之气月宫绿,鼓舞脾胃,又能使补药补而不滞,实在是慈禧长寿方的独特之处楼兰绘梦。
两大类成分
任何药物之所以能发挥出治病保健的效果,无疑都是由于其本身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经过科研所植物化学工作者的分析,这 6 种不同科属的、被频繁使用的药物汪达尔萨维奇,几乎都有共同性的化学成分的反应——甾体和挥发油类的特殊反应。
挥发油,我国古代称之为药露致命性圈,认为这种“轻清之品,宜于气津枯耗、胃弱不胜药力以及伤阴化燥之症”。一般挥发油类的成分,都属于抗氧化剂,当它进入人体后现代逍遥少爷,很可能和抗衰老药维生素 E 一样,发挥独特的抗氧化作用,从而使机体免于过早老化。动物实验已表明,当归具有抗维生素 E 缺乏的作用。
甾体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属于激素八月桂花香,直接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董湘昆对于保持机体对外界的反应度,对神经细胞生命的保护,消除衰老因子,促进免疫功能都有作用。如茯苓中含有大量的麦角甾醇池秀媛,该物质经阳光照射后,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 D2,而 D2 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成分。
除了这两大共性的成分之外胡家玮,这 6 味药每味都含有独特的有重要生理作用的成分,如茯苓多糖和白术油可以抗癌;当归中的叶酸、生物素可以补血;芍药中的芍药苷类可以镇静安神、缓解紧张等。
一张益寿方
毫无疑义,慈禧长寿方的主要组成不但合乎本草的经典原则,也有着近代化学成分的物质基础。以其高频率使用的 6 味药来组成一张益寿的药方,是切实可行的。
“益寿方”的具体组成和服用均按慈禧原方的剂量和要求制作,常年服用,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茯苓 100 克,白术 100 克,当归 80 克,白芍 60 克,砂仁 40 克,香附 20 克。
炼蜜为丸,每丸重 5 克,一日三丸,均空腹温开水服下。
由于该方性质平和,功在长远,所以贵在坚持。若能根据自己体质情况,酌加一些药引子煎汤服用,效果会更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颜士州
本文编辑:桔梗
投稿邮箱:jtzyy@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