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07-09 00:07:20   全部文章   0/189

雅荷四季城贵州旅游火遍全球,甘肃旅游能否创造奇迹?-大贺频道

贵州旅游火遍全球,甘肃旅游能否创造奇迹?-大贺频道



近些年,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的口号火遍全国,也走向了世界,而贵州经济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今年8月初,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各省的上半年的GDP增长数据,而作为西南小兄弟的贵州位列增速前三甲,继续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率,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对于这个曾经“天五三天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贫困大省,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黄果树瀑布、老干妈和茅台,除此之外对于贵州就没有印象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默默无闻的经济贫困省,一跃成为了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了呢?而这些变化和发展经验又可以给甘肃今天的发展一些启示?


2000年贵州全省GDP为993.53亿元,甘肃全省GDP为983.36亿元,两个省份的GDP几乎是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到了2016年贵阳全省GDP为11734.43亿元,甘肃省全省GDP为7152.04亿元,短短的15年时间,贵州的GDP已经达到甘肃的1.6倍,GDP增长速度是甘肃的2倍,虽然仅仅以GDP来判定一个省份的发展的好坏有点武断,但是对于贵州和甘肃这样的贫困大省,GDP的快速增长却是解决贫困问题,减少贫困人口最有效的措施。2016年贵州实现旅游收入5027亿元,而甘肃仅1220亿元,旅游人次贵州实现5.6亿人次,甘肃仅1.9亿人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两个兄弟省份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今天,小编就从旅游行业来对比两个省份的情况,看看贵州是如何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西部大开发战略呼之欲出。而正是此时,贵州省全省上下积极行动,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发展旅游业,并在2001年02月20日顺应旅游业发展成立了贵州省旅游局,重点打造服务型政府旅游局,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管理。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全域旅游理念深入人心,旅游消费已成为老百姓的刚需。2016 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人均出游3.4次,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我国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另外,互联网时代到来,进一步助推了大众化旅游消费快速发展,中国旅游集团、同程、携程、去哪儿、途牛等众多旅游企业加快融合扩张,近6年来投资旅游业达1500亿元。为顺应这些变化,抢抓旅游产业发展新机遇,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品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2016年5月5日,贵州省正式将省旅游局更名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这充分体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对贵州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于做强大旅游长板,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切大动作,就是贵州全省上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决心。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雅荷四季城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这里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贵阳旅游资源丰厚,遍布了每寸土地。但是贵州旅游近十多年究竟是怎样迅速发展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积极转型,打造服务型政府;在成立旅游局之后,贵州省政府发布多个全省省级旅游发展规划,并率先在全国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摸清全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5A级和4A级景区,并成立了旅游公安和旅游警察,通过巡逻防控、指挥调度等措施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顺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贵州率先将旅游局更名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由省人民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政府组成部门。成立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可以统筹协调全省旅游业发展;指导重点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的规划、开发,组织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促进全省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推进贵州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政府大力的推动改革,贵州政府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将自己打造成了服务型政府,实现了旅游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2005年,贵州创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通过连续举办,目前作为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注重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而这一切都需要资本的力量来推动,贵州省设立旅游产业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产业建设,积极推进景区服务设施,酒店、车站、机场、医院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通过旅游全产业链的发展,打通上下游,实现了旅游产业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

三、交通大突破,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自古以来,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和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引擎。2012年12月16日,贵州启动贵州高速公路三年大会战,确保全省提前三年“县县通高速”;到2015年12月31日,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建成通车,贵州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了5100公里的历史性大跨越,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而未来几年贵州将投资5000亿,建成公路20万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截至十三五,贵州共建设了25个支线机场。交通的大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贵州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将全省9个市州串联起来,实现了游客快速的流动,促进了全省旅游的共同发展。


四、全方位建设宣传,打造多彩贵州;通过连续举办11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省委书记和省长亲自向全球推介,贵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而目前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发展,贵州注重全媒体的宣传和推介。近几年,贵州在全国陆续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毯式的宣传造势和营销推介,全面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并通过中央电视台和纽约时代广场宣传,在全球树立贵州旅游品牌,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重点在线上推介,通过聘请吴小莉、章金莱(六小龄童)、陈平、陈念萱、曲欢、尚·马龙、李秀媛、黄英峰、唐国强、于丹、陈伟鸿、叶辛和阿鲁阿卓著名艺人、名人或贵州籍艺人做贵州旅游文化大使,利用名人效应重点打造粉丝经济,实现贵州旅游品牌和旅游收入的双丰收。

五、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从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贵州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使生态环境成为贵州的一张重要名片。一是开展赤水河流域试点改革。按照把赤水河打造成为贵州改革先河的定位,开展以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改革,2015年启动了乌江和清水江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复制推广赤水河的成功经验。二是实施严格的水、大气质量管理监测。出台《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办法》《贵州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对各县(市、区)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质量不达标和严重下滑的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或诫勉谈话,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干部实行责任终身追究,确保全省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6年,贵州省市州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三是探索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研究制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选择茅台集团、瓮福集团、中化开磷集团开展第三方治理试点和重点污染源试行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专业化(第三方)运营,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实现多元投入和解决不达标、偷排、漏排污染物问题。四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省级决策和协调机制。贵州省于2013年成立“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近年来建立了贵州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实施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制度,初步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和协调机制。五是率先推进生态法治化建设。2014年5月,贵州省通过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制定省级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的省份。率先在全国开展第一例由检察机关起诉行政执法机关的环境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建立了打击、防范、保护三措并举,刑事、行政、民事三重保护,司法、行政、公众三方联动的“三三三”生态环境保护司法运行模式。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关于表扬贵州省环境监察局开展强力执法行动的通报》,向全国环保系统提出推广“贵州做法”。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和生态建设,有效贵州保护了贵州的绿水青山,而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大发展,以及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与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推进建设,随着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平台搭建,随着贵州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命题升华,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不断迎来转折点。在全域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下,贵州省充分发挥全域“公园省”资源优势,进一步唱响“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品牌,向世界发声,全面开启“举山地旗、走全域路”的旅游实践新时代,实现了贵州旅游井喷试的发展,贵州努力保护和建设的绿水青山真正为贵州换来了金山银山。

六、大规模引进和培养人才,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这是2004年上映的贺岁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十几年过去了,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近年来,“人才”可以说是贵州社会各界,尤其是旅游界最热的话题。贵州经济正高速发展,经济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力助推下,贵州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一路疾驰向前。通过一系列引才计划和政策的推动,贵州在人才净流入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而“贵漂”“孔雀西南飞”等现象也显示贵州正隆起为新的人才高地,成为国内外人才“强磁场”。通过这一列有力的措施,为贵州旅游引进了大批高端人才;其次,通过建设高校或委托其他高校培养,为贵州旅游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加大了对导游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导游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贵州通过导游资格考试的导游有14548名,持IC卡导游已超过10000人。通过人才的引进,为贵州旅游产业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人才成了引领贵州旅游健康高速发展强力保障。
同样的作为两个发展中的省份,一个发展蒸蒸日上不断创造发展奇迹,一个却因为祁连山环境问题多名省部级干部被问责,真的是让人心痛。而贵州的发展能给甘肃的发展带来什么启示和启发,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甘肃作为旅游资源大省,通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省有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81个,旅游业从单一的接待型旅游发展成大众化旅游,旅游业对甘肃经济的贡献大幅提升,目前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甘肃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但是长久以来困扰甘肃旅游业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设施不足,旅游接待设施落后,服务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个人冒昧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为甘肃的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加快改革,重点打造服务型政府组织;长久以来,甘肃的干部队伍中存在官本位氛围浓厚,服务意识不强的弊病。此次在甘肃塌方式腐败的现状下,应该加快改革力度,转变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重点打造服务型政府,政府只做主要做市场社会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维护政治经济社会秩序,保护相关企业和公民权益,提供良好的教育,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让游客玩的安心;加强环境保护,为旅游留下绿水青山;打造良好的旅游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让八方宾客开开心心的来,安安全全的回。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旅游高端人才,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在本土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应该积极推出相关政策,通过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将甘肃打造成西北旅游人才高地和聚集地。另外,对于目前无法引进或者旅游产业继续人才因拓宽渠道,加大培养力度,实现人才输出的自我造血功能。结合国家2016年度启动的“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大力度而且有计划地加强研究型、创新型、实践型、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使用、储备,推动甘肃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我省旅游业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竞争力,实现甘肃旅游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经济发展蓄力;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困扰甘肃旅游发展的瓶颈,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2017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交通枢纽和黄金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实现市州民航全覆盖、市州有铁路、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仅仅实现这些硬件并不够,应为公路,铁路和机场并不能将游客带到景区。目前甘肃、青海和新疆三省区在旅游产业方面有诸多交集,但是任何一个单独的省份经济均比较小,所以三省可以联合起来组建西北客运集团、西北快捷航空、西北旅游专列,通过航空、铁路和公路的大交通,打造西北一体化交通发展规划,客运实现对航空和铁路客流的快速分流,快速将旅客送达目的地;铁路通过高铁和普通铁路,打造旅游专列,重点开发丝路旅游产品,实现三省的互利共赢;航空方面,三省所在的西北区域,区域广大,有部分区域未通铁路,交通不便利,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三省可以组建廉价航空公司,将兰州和乌鲁木齐真正打造成西北旅客集散中心,将三省的地级市或县级市打造成游客接待中心,实现游客的快速移动和接待能力;2、景区建设:目前甘肃部分景区游客接待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游客体验差,五泉山景区被4A级景区除名就是例证,省政府因出台相关制度和文件,减缓新的4A级以上景区的建设工作,重点打造已有的4A或5A级景区的旅客接待和服务设施,完善景区功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改善游客旅游体验,增加游客的接待量;3、酒店;随着宝兰高铁的开通,目前甘肃部分地区的酒店出现了无法预定到的情况,因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打造甘肃的酒店集团,实现优质的高中低档酒店在全省的全覆盖,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大幅度的增加全省旅客的承载量和接待量;4、医疗;甘肃部分景区比较偏僻,距离医院较远,无法满足游客和景区的需求,而距离近的乡镇卫生院等由于医疗水平无法达到要求,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所以应该大力培养医疗人才,扩充基层医疗队伍,完善基层卫生院的软硬件水平陆蓉之,做到随时响应,能满足景区的医疗需求;5、运输;整合全省运输资源,组建全省快捷客运集团,对客运价格实施统一定价,对司乘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做到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和青海省联合起来组建西部快捷航空,重点发展廉价航空,通过扩充主要机场如:中川机场、曹家堡、敦煌、天水以及格尔木等主要机场,其次重点打造一批支线机场,打造一个跨越西北的廉价航空运输网络,实现旅客的快速流动,对于前期可能的亏损可以通过划拨酒店和旅行社等资产的办法弥补,后期自负盈亏,其次也可以通过对航空公司减免税费,对游客减免机场建设费等优惠,减低运营成本,为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

四、修复生态,改善生态环境,为子孙留下青山绿水;这些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甘肃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局部地区还是有部分恶化,要想真正改善甘肃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旅游景区的环境还需要下大气力治理。目前,东线和中线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已经实施,并且成功的向华北地区输水,保证了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生态修复和居民用水,但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因各方面的因素,迟迟未能开工建设,因此要想彻底改变甘肃乃至西北的生态环境,搞活西北经济就一定要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彻底解决西北缺水的大问题,修复生态。其次实行生态移民,例如:武威民勤、定西、庆阳和平凉的部分区域,尤其是重点景区,实行移民政策,将农业人口转移成城镇人口,实现就业和致富;而在移民区域全面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彻底修复甘肃中部、平庆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生态改善后,也可以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和短途旅游,为甘肃经济未来的发展和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也可以为当地百姓换来真正的金山银山。

五、全媒体宣传,提升甘肃旅游品牌形象;第一、首先可以有省政府牵头成立西北国际旅游博览会,西北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甘肃旅游节等,通过举办大型展会,吸引国内外旅游企业来共同发展甘肃旅游产业,提升甘肃旅游品质,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其次鼓励和奖励省内相关的旅游企业大胆的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的旅游展会,积极宣传和推介甘肃旅游,打响甘肃旅游发展品牌;第二、加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力度,虽然甘肃在纽约时报广场和中央电视台投放了广告,但是密度还不够大,可以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投放广告,在机场和高铁站投放一些平面广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目前微信、微博、Facebook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可以在新媒体上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推广甘肃旅游,例如:甘肃旅游摄影大赛,甘肃旅游最美自拍,西北旅游线路设计大赛,西北旅游游记大赛等比赛,在新媒体上宣传推广甘肃旅游,提升甘肃旅游品牌知名度;第三、聘请甘肃籍或者外省籍知名人士担任甘肃旅游推广大使,并配合组织艺术团体或者推介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宣传甘肃旅游文化;第四、动员全省的力量,把每一个甘肃人都变成甘肃旅游的推广大使,可以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把全省2600万人都变成甘肃旅游的推广大使,实现旅游品牌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推广。

路漫漫其修远兮,一个曾经“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西南省份通过全省人民的苦干实干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而曾经“天下富庶、无处陇右”甘肃却深陷腐败的泥淖不能自拔。这一次,我们既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也需要低下头虚心学习赶超的骨气,每个人挺起陇原儿女不屈的脊梁,苦干实干,那么复兴陇原大地的梦想将指日可待!
·END·
| 大贺频道精选 |
我为什么唱衰甘肃?
重磅!兰渝铁路正式通车,百年梦想终实现!
天水:“羲皇故里”缘何沦为五线城市?
平凉:崆峒山下的旱码头为何成为最没希望的城市?
兰州,你被谁抛弃?
甘肃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甘肃为什么出不了500强?
兰州为何留不住人才?
塌方腐败中的甘肃,能否涅槃重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容许不得转载】
商务合作 | 请联系微信公众号:大贺频道(dahepindao)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版权归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沟通。多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