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 10-18 21:11:10   全部文章   0/108

600843股吧档案故事——沾着泥土的青春-六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档案故事——沾着泥土的青春-六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高考0分声
档案故事——沾着泥土的青春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莱芜寨里公王庄插队的日子
作者:韩继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madfan,在山东莱芜县寨里公社公王庄大队插队的部分知青合影。

山东莱芜县寨里公社公王庄大队的村民和知青们座谈
1969年3月26日吴愤奋,阳光明媚。我们10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和济南铁路一中的部分同学,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胸戴大红花,手捧毛主席画像,在一片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告别母校,离开了济南,奔赴山东莱芜县农村插队落户。
我们插队的地方是莱芜县寨里公社公王庄大队,这里是山东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李芳雯队里对我们非常关心,安排我们住在村西头的一个大院里,并派专人为我们做饭。春耕开始后,为了减轻队里的负担,我们就开始学着自己做饭。那时农村没有电,一切要靠自己动手张小攀,乡亲们手把手地教我们挑水、推磨、烧火、拉风箱、蒸干粮。开始时,我们经常是手忙脚乱鬼丈夫演员表,女同学跟着社员学摊煎饼,一个人一边烧火一边摊,顾了鏊子上的煎饼,又忘了下边的火,因为掌握不好火候,摊出的煎饼卷起来像“炸鱼”一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做饭基本过关了。
按规定,国家对我们知青有3个月的补贴,每人每月有45斤粮食和8元钱,但因干重体力活吃的多,又是长身体的阶段,我们两个多月就吃完了,此后,我们只好用麦麸和玉米萁充饥,乡亲们知道后,立即给我们送来煎饼和咸菜杨健平,大队也给了我们补助,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我们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种了各种蔬菜,通过辛勤耕种打工行原唱,蔬菜成熟时,红的、绿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李字有几画,满满一院子,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和丰收的喜悦。
从春到冬,从种到收,我们跟着乡亲们把一年四季的农活基本上学习了一遍。如平整土地、抽沙造田、起圈、运粪、浇地、锄草、割麦子、收玉米、摘棉花、修水渠、捞麻、晒麻、推车子等。记忆最深的有:浇麦地牡丹江民心网,这项工作经常需要白天夜间连续作业,露水打湿了衣服贴在身上,夜里又冷又难受;打玉米叶时,我们虽然穿着长衣衫,但锯齿般的叶子仍在我们的脸、手、脖子上划出道道血痕,被汗水一浸,又疼又痒;最有意思的是起猪圈,干活时,只是在猪圈里撒上几锨土,就不顾脏和臭,像乡亲们一样跳进圈里干起来臂力无限,近百斤重的粪筐把肩膀压的又红又肿,有时弄得身上、脸上到处都是猪粪,大家就指着对方相互“取笑”,但现在想起来,那时过得真是快乐又充实。
在当地有句俗语:“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记得每年的麦收季节,大队900多亩的麦子要在三四天内抢收完,我们每天从早上4点开始干到晚上11点多,每天只睡4个小时左右。队长把磨得又快又好使的镰刀给我们用,我们知青头不抬、腰不直,憋足力气干也不如乡亲们割得快,大多数的时候,队长和乡亲们收割完自己的,就过来帮我们一起收割。一天下来,虽然有时累得饭都不想吃,但看到乡亲的干劲,我们也不甘落后。在我们的记忆里,最难最累的活是推车子,男知青们用独轮车推过石头、煤炭、石灰、粮食等,特别是上山推石头,上百斤重的石头绑在车架子两边,每天来回5趟,十几里陡峭的山路使人心惊胆战,中间还要过一座用石条搭建的50厘米宽的独木桥600843股吧。有一次,一个知青过桥时,突然出现意外,整个车子栽入水中,幸好人伤得不重。经过锻炼,男知青的胆量和力量越练越大,最后都成了推小车的行家。在各项劳动中,我们的表现也受到了乡亲们的赞许。
相处中,我们和乡亲们的感情日益深厚起来。乡亲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田间辛勤劳作,他们的行为感动激励着我们。一年夏天,半夜大雨袭来,河里沤的大麻眼看着就要被雨水冲走,男社员不顾个人安危,奋力跳入水中全力抢捞大麻,女社员也冒着大雨,扛着大麻捆在泥泞的路上奔跑钱映伊,摔倒了再爬起来,个个像泥人,但他们毫无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队里的财产受损失。”我们知青看到后,也加入到其中,看到我们浑身被雨水、泥水弄得脏脏的人鱼症候群,乡亲们就把我们叫到家里,熬好红糖姜水给我们喝,要知道,当时红糖可是稀罕物,他们的生活也不富裕,平时只有在孩子生病时才能吃到一点。乡亲对我们比亲生儿女还要亲,让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人在农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这段难忘的历史,记录着我们在广阔天地付出的青春和汗水,记录着我们面对现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也记录着我们在那艰苦岁月里的激情和渴望。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山东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7年4月14日 总第3053期 第三版
返回顶部